返回

寒冬末日,我在大巴避难所生存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七十八章 PA警报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碧岭村又称芋头村。

    位于桂省山水城,以种植芋头出名。

    传闻,古代某位皇帝特别喜欢吃该村落种植的芋头,将此品种的芋头列为桂省首选贡品,要求村民们年年上供一批。

    而后世随着互联网的兴起,越来越多人知道碧岭村的贡品芋头,便慕名购买。

    不过,那些人购买的芋头基本全是假货。

    徐万里听一个碧岭村的工友提过,不少外地人到他们村租个自建楼,然后从隔壁市大量采购芋头,挂上碧岭村芋头的名头销售,挣得盆满钵满,也败坏他们村的声誉。

    可他们不在乎。

    真正的碧岭村芋头产量少,且有固定的订单。

    根本不需要到网上销售。

    “碧岭村离得有点远......”

    余思晗把芋头村定为备选地,并不是馋那里的芋头,而是芋头村的地理位置很合适。

    土地肥沃,交通发达,种植农产品,地广人稀有储粮。

    缺点是距离太远,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。

    “苏城......”

    “......”

    余思晗一口气说完五个地点,便掏出手机按下开机键,准备给家里人报平安。

    如今温度低,不关机电量很快就没了。

    况且,网络不可能持续太久。

    她得抓紧时间。

    “苏城?”

    徐万里不太想跋山涉水。

    苏城跟羊城一样,均是避难基地。

    苏城的优势在于几十公里外就有军事驻地,属于目前少有的几个安全避难基地,也是幸存者数量最多的基地之一。

    剩下的两个地方情况大致相同。

    “叮咚。”

    刚给家人报完平安的余思晗,手机屏幕变成流动的醒目红色斜纹,中间有着几个醒目的大字——PA警报。

    所谓的PA警报,就是由国际紧急事务管理局负责,向用户发送无法屏蔽的最高优先级通知。

    PA警报迄今为止没有正式使用过。

    仅有的一次还是首次测试,定位目标群体,发送通知。

    据悉,那一次测试共有一亿两千万多人收到通知,占据目标群体98%。

    这是余思晗第一次收到PA警报,没看懂。

    可通知的内容很直白。

    “请于12月20号中午十二点半前,抵达米莱镇服务中心,服从救援小队安排,前往羊城避难基地躲避灾难。”

    “救援?”

    余思晗眼眸一亮。

    难怪通讯设备可以接收到微弱的信号。

    米莱镇服务中心距离米莱山服务区不远,就三十多公里的路程。

    这个距离,军用的临时信号基站完全能覆盖,他们也有机会在规定时间内,抵达撤离点跟救援小队汇合。

    “你有收到救援信息吗?”

    “救援信息?”

    “嗯嗯。”

    “不知道,我看看...”

    徐万里拿出手机查看。

    上面确实有几条未读信息。

    这些信息全是前几天向他咨询或商量出售物资的事宜,没有少女口中的救援信息。

    “怎么可能。”

    余思晗有些意外。

    她举起手机给男人展示锁定屏幕的PA警报。

    PA警报显示时长是一分钟,剩下的十几秒钟刚好让男人浏览完内容。

    “为什么我没收到?”

    徐万里也不知道什么是PA警报。

    但他知道,只有避难基地的官方,且是少数几个权限级别足够高的人,才能下达命令向目标定位推送。

    “救援位置在哪?”

    “米莱镇服务中心。”

    “米莱镇?”

    徐万里不解。

    米莱镇的位置不是很好。

    高速一堵,羊城和清来市两个方向的十几个服务区幸存者,恐怕很难安全抵达,而如今的浓雾天气,直升飞机不能起飞。

    避难基地选择米莱镇作为撤离点,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......

    “或许...”

    余思晗思索着说道,

    “避难基地是根据区域划分,一个区域内有几个或几十个收到PA通知的人,再通过数据分析出最佳的撤离点。”

    撤离点不可能只为一个或几个人服务。

    选址肯定是基于周围的人数,再以救援对象的优先级,进行筛选。

    “......”

    徐万里嘴巴微张。

    外界灾难严重到避难基地准备弃车保卒?

    舍弃大部分的普通人,集中力量营救有技术,或有价值的人才?

    恐怕,前两天网上流传的救援视频并非是真正的救援,而是避难基地的士兵在营救某一小批人时,被受困人员看到,便误以为

第七十八章 PA警报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